護理人員與精神分裂癥患者建立信任關系的實踐指南
一、先 “理解” 再 “靠近”:讀懂患者的信任壁壘
精神分裂癥患者的信任缺失多源于疾病本身 —— 如被害妄想讓其懷疑 “他人會傷害自己”,情感淡漠使其對互動無興趣,認知紊亂導致難以理解他人意圖。青島護理院人員首先需放下 “快速建立信任” 的焦慮,先通過觀察與評估,找到患者的 “信任卡點”:
?若患者因被害妄想拒絕交流,避免直接否定 “你想多了”,而是接納其感受(“我知道你現在覺得不安”);
?若患者因情感淡漠無回應,不強迫對話,可先通過 “非語言陪伴”(如坐在旁邊整理物品、安靜陪伴看電視)減少其對 “互動” 的壓力;
?若患者因認知紊亂(如思維松散、答非所問)難以溝通,用簡單短句、重復關鍵詞(如 “你剛才說想吃蘋果,對嗎?”)降低理解難度。
二、溝通:用 “一致性” 打破戒備,用 “共情” 建立連接
信任的核心是 “讓患者感受到‘你可靠、你懂我’”,溝通中需把握三個關鍵原則:
1. 語言:“坦誠不欺騙,簡單不復雜”
?不回避疾病,但不貼標簽:不用 “你有精神病” 等刺激性表述,而是用 “你現在的一些感受(如聽到聲音)是疾病帶來的,我們一起想辦法緩解”,既傳遞專業性,又避免讓患者感到被歧視;
?承諾必兌現,不隨意敷衍:若患者問 “今天家屬會來嗎?”,若不確定,不說 “肯定會來”,而是說 “我幫你查一下家屬的探視預約,查到后馬上告訴你”;若承諾 “下午陪你散步”,即使忙碌也需提前告知 “今天臨時有工作,我們明天下午固定散步,好嗎?”,避免患者因 “承諾落空” 加劇不信任;
?不爭論妄想內容,不強化幻覺:當患者說 “有人在我耳邊說要殺我”,不反駁 “根本沒人說話”,而是回應 “我沒聽到這個聲音,但我能感受到你現在很害怕,我會一直在這里陪著你,保護你安全”—— 既不否定患者的主觀感受,也不強化 “幻覺真實存在”,同時傳遞 “安全保障”。
2. 非語言:用 “肢體信號” 傳遞接納
精神分裂癥患者對非語言信息的敏感度往往高于語言,護理人員需注意:
?距離適中:初次互動保持 1.5-2 米距離,避免過近(易引發 “被侵犯” 的警惕),若患者無抵觸,可逐漸縮短至 1 米左右(如遞水、遞物品時);
?眼神溫和,不直視逼視:用 “平視 + 偶爾微笑” 的眼神,避免長時間盯著患者(易讓有被害妄想的患者覺得 “被監視”);若患者回避眼神,不強行對視,可看向患者身邊的物品(如桌子上的水杯),減少其壓力;
?動作輕柔,不突然觸碰:如需協助患者(如整理衣領、攙扶走路),先提前告知 “我幫你把衣領整理一下,好嗎?”,得到默許后再行動,避免突然觸碰引發患者的沖動反抗。
三、行為:用 “持續的小行動” 積累信任
信任不是靠 “一次溝通” 建立的,而是通過日常護理中 “穩定、可預期” 的行為逐步積累,尤其需關注以下細節:
1. 從 “滿足基本需求” 切入,建立 “你能幫我” 的認知
精神分裂癥患者可能因幻覺妄想、情感淡漠忽視自身需求(如不吃飯、不洗漱),護理人員可從這些 “小事” 入手:
?若患者因 “食物有毒” 拒絕進食,不強迫,而是說 “我知道你擔心食物不安全,這是我剛從食堂打回來的飯,我先吃一口給你看”,然后陪患者一起吃,用 “共同行動” 消除顧慮;
?若患者不主動洗漱,不說 “你怎么這么臟”,而是遞過溫水和毛巾,說 “今天天氣有點熱,擦把臉會舒服一些,我幫你擰毛巾吧”,用 “提供幫助” 代替指責,讓患者感受到 “你是來幫我的,不是來批評我的”。
2. 尊重患者的 “自主選擇權”,減少 “被控制” 的抵觸
患者即使有認知障礙,也需要被尊重,護理人員可在小事上讓患者 “做決定”:
?詢問 “你想現在吃藥,還是等 10 分鐘后再吃?”“你今天想穿藍色的衣服,還是灰色的衣服?”;
?若患者拒絕參與集體活動(如手工課),不強行拉著去,而是說 “手工課有折紙和畫畫,如果你不想去,也可以在房間里看會兒書,你自己決定就好”—— 尊重 “拒絕權”,能減少患者的戒備,讓其感受到 “你尊重我的意愿”。
3. 穩定 “互動頻率”,讓患者形成 “可預期” 的安全感
精神分裂癥患者對 “變化” 敏感,穩定的互動頻率能讓其產生安全感:
?固定每天的溝通時間(如每次巡視時花 5 分鐘聊天,或每天下午 3 點陪患者散步),不隨意中斷;
?即使患者初期無回應,也堅持 “溫和的 presence”(如每天路過時說 “我來看看你,你今天看起來狀態不錯”),讓患者逐漸熟悉你的存在,意識到 “你會一直在這里,不會突然消失”。
4. 不回避 “錯誤”,用 “真誠道歉” 強化信任
若護理人員因疏忽犯錯(如忘記承諾、溝通時語氣不當),不掩飾,而是坦誠道歉:
?說 “對不起,我昨天答應陪你散步,結果臨時有工作忘了,是我沒做好,今天下午我一定陪你去,彌補昨天的遺憾”—— 真誠的道歉不會削弱專業性,反而會讓患者感受到 “你和我一樣是普通人,會犯錯但會負責”,進一步拉近心理距離。
四、警惕 “信任破壞點”:這些行為會讓前期努力白費
建立信任難,破壞信任卻很容易,護理人員需避免以下誤區:
1.隨意泄露患者隱私:不在護士站、走廊等公共場合討論患者的病情(如 “3 床那個有被害妄想的患者今天又鬧了”),患者的個人信息、癥狀表現僅在醫療團隊內部溝通;
2.情緒不穩定,忽冷忽熱:避免今天溫和耐心,明天因工作壓力對患者不耐煩(如患者提問時說 “別煩我,沒看到我忙著嗎?”)—— 穩定的情緒是信任的 “基石”,患者會通過你的情緒判斷 “你是否可靠”;
3.過度 “同情” 或 “俯視”:不用 “你真可憐” 等同情式表述,也不用 “我是為你好,你必須聽我的” 等俯視式語氣,而是以 “平等伙伴” 的姿態互動(如 “我們一起努力,讓你慢慢好起來”),避免讓患者感到 “被憐憫” 或 “被控制”。
五、長期信任:家庭協同,鞏固 “信任閉環”
當患者與護理人員建立初步信任后,可邀請家屬參與,形成 “護理人員 - 患者 - 家屬” 的信任閉環:
?向家屬傳遞 “與患者溝通的技巧”(如不爭論妄想、多陪伴少指責),讓家屬的行為與護理人員保持一致,避免患者因 “家屬與護士說法不一” 產生困惑;
?鼓勵家屬在探視時提及 “護士說你今天主動吃飯了,做得很好”,讓患者感受到 “護士和家屬都在關注我、肯定我”,進一步強化 “身邊人都是可靠的” 認知。
青島精神科護理醫院地址:青島市市南區福州北路10號
青島精神科護理醫院電話:0532-66766677
青島精神科護理醫院網站:http://www.lyxbyx.com/
圣德嘉康老年病醫院提醒您需要注意的是,與精神分裂癥患者建立信任是一個 “慢過程”,可能需要數周甚至數月,且會因患者病情波動(如幻覺加重時信任度下降)出現反復。此時護理人員需保持耐心,不因 “暫時的倒退” 否定前期努力,而是根據患者的狀態調整方法 —— 比如患者病情反復時,回到 “滿足基本需求、非語言陪伴” 的基礎步驟,重新逐步建立連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