醫養結合服務的優勢在多方面獲得了有力的政策支持,這些政策從規劃引領、要素保障、多元主體協同以及標準化建設等維度發力,為醫養結合服務的廣泛推行與高質量發展筑牢根基。
在規劃政策引領層面,國家高度重視醫養結合,將其納入諸多重要規劃之中。
2015 年,國務院辦公廳轉發《關于推進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相結合的指導意見》,明確了醫養結合的基本原則、發展目標和重點任務,為后續工作指明方向。此后,《國家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中長期規劃》《“健康中國 2030” 規劃綱要》以及國民健康、老齡事業發展、養老體系建設、健康老齡化等規劃,紛紛將醫養結合納入其中?!吨泄仓醒?國務院關于加強新時代老齡工作的意見》《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化養老服務改革發展的意見》和中辦、國辦印發的《關于進一步完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意見》等重要政策文件,也著重強調將醫養結合作為推進健康老齡化的關鍵任務進行部署,從頂層設計上為醫養結合服務優勢的發揮提供了戰略保障,使得各地在開展醫養結合工作時有了清晰的政策依據與發展路徑。
從要素支持保障來看,國家衛生健康委會同相關部門出臺了一系列涵蓋審批登記、價格、財稅、土地、醫保、投融資等方面的支持性政策措施。在審批登記方面,2019 年印發的《關于做好醫養結合機構審批登記工作的通知》,深化醫療和養老服務 “放管服” 改革,優化了醫養結合機構審批流程和環境,降低了社會力量進入醫養結合領域的門檻,有利于吸引更多資源投入,擴大服務供給。在價格政策上,公立醫療衛生機構為老年人等人群提供上門醫療服務,采取 “醫藥服務價格 + 上門服務費” 的收費方式,規范了服務定價,保障了服務的合理收益,促進服務可持續。財稅方面,落實有關稅收優惠政策,支持社會力量提供多層次、多樣化醫養結合服務,減輕了醫養結合機構的運營負擔,提高了社會資本參與的積極性。土地政策上,醫療衛生用地、社會福利用地可用于建設醫養結合項目,為青島醫養結合機構的落地提供了空間保障。
醫保政策也在不斷完善,及時將符合條件的養老機構內設醫療衛生機構納入醫保定點管理,減輕了老年人接受醫養結合服務的費用負擔,讓更多老人能夠享受到醫養結合帶來的健康保障優勢。同時,實施 “十四五” 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工程,利用中央預算內投資等多渠道資金支持醫養結合項目,并開展醫養結合示范項目,鼓勵各地加大政策支持,發揮示范單位引領輻射作用,營造良好社會氛圍,從資金和示范帶動角度保障醫養結合服務的發展。
在推動多元主體協同方面,政策積極促進醫養結合與深化醫改、分級診療、醫聯體建設等工作的統籌推進。開展社區醫養結合能力提升行動,實施老年健康管理、老年健康與醫養結合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,為居家和社區的老年人提供基礎醫療和健康管理服務,讓醫養結合服務深入基層。開展失能老年人健康服務行動,對 65 歲以上居家失能老年人提供健康服務和咨詢,指導轉診轉介,保障了青島失能老人這一重點群體能夠及時獲得專業醫療照護。支持醫療資源豐富地區的二級及以下醫療衛生機構轉型,開展康復、護理以及醫養結合服務,深化醫療衛生機構與養老機構協議合作,支持養老機構通過醫養協議合作、設立醫療衛生機構等多種方式提升醫養結合服務能力,鼓勵社會力量積極參與醫養結合,形成了政府、醫療機構、養老機構、社會力量等多元主體協同,多場景提供服務的格局。例如福建省推進以家庭病床為主要形式的居家社區醫養結合服務,并將符合條件的醫養結合機構納入醫聯體,充分整合各方資源,發揮醫養結合在保障老人健康、優化資源配置等方面的優勢。
標準化信息化水平提升也是政策支持的重點方向。國家出臺醫養結合機構服務指南和管理指南、醫療衛生機構與養老服務機構簽約合作服務指南、居家和社區醫養結合服務指南,發布《醫養結合機構內老年人在養老區和醫療區之間床位轉換標準》等,持續規范醫養結合服務,使得醫養結合服務在各個環節都有標準可依,保障服務質量的穩定性與專業性,充分發揮其保障老人健康、提升生活質量的優勢。實施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發展行動,推動人工智能、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醫養結合領域應用,推進醫療、養老服務信息互聯互通和數據共享,組織老齡健康醫養結合遠程協同服務。
以上海為例,推廣 “互聯網醫院 + 養老院” 模式,促進取得互聯網診療服務資質的醫療機構與養老機構合作,通過信息化手段提升醫養結合服務的效率與可及性,讓老人在家中或養老機構就能便捷獲得醫療服務,進一步放大醫養結合服務的優勢。